.

我的英语世界集藏之路

作者

究究谢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我向来清楚杂志收藏是个奇大无比的坑,从不肯轻易尝试,但一个半月前却痛下决心要集齐《英语世界》。到目前为止,我已收集到了从创刊号到今年6月份的期《英语世界》杂志中的期,只缺年第1期这一本了。孔网现在在售的这一期,都是与其他期合售,期盼它的单售本能早日出现,让我这项集藏工程尽快功德圆满。

台湾才女伊能静在一首她自己作词的歌中曾这样唱道:“开始就知道是场苦恋,却又禁不住泥足深陷”。现在看来,借用这句歌词来形容我收集《英语世界》杂志的非理性行为,还是颇为合适的。我在收集过程中所尝到的百般滋味,虽不足为外人道,但全部埋没掉似乎又有些可惜,本文就挑一部分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吧。

《英语世界》创刊于年10月,现在刚好是它的40周年纪念,就让我以本文作为给它的一份献礼吧。前段,我在整理时发现,买回来的“创刊号”是年11月第3次印刷的。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份杂志刚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甚至大大超出了杂志社最初的预期。不过,从收藏的角度来看,后来加印的“创刊号”自然有点令人感到不尽惬意。于是,我又在孔网一番狂搜,终于买回了一版一印的、如假包换的创刊号。对比可知,真正的创刊号与后来的加印本相比,封底和书脊有些不同:加印本将封底的画面缩小了,并在下面印上了出版信息,书脊中间也多了“一九八一年第一期”这几个字。

创刊号及其加印本

我第一次认识《英语世界》这个刊物,已是八十年代末,那时我正在上高中。刚从师专毕业分配过来的英语老师,每次走进教室都在胳膊下面夹着一本。我可从来没敢向她讨一本来翻翻,因为我那时英语很差,肯定读不懂,但这杂志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来真觉得好笑,那时好像怎么也学不好英语,完全使不上力气,最后高考时英语也没考及格,多亏轻轻松松可以考高分的数理化生等课程帮忙拉分,才得以考进重点大学。

上大学后,我偶尔也会在阅览室借阅或在报刊亭买一本《英语世界》,非常欣赏并感激它以英汉对照形式刊登的文章,因为光是英文我很可能读不懂或者需要频繁查阅词典,而加上质量有保障的译文与之对照,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词汇量、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我觉得我现在依然对英汉对照形式的图书偏爱有加,并在业余时间译出几本拿得出手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受了《英语世界》多年的熏陶。

在阅读《英语世界》时,我也切身体会到该刊“所选文章英语纯正,译文典范,经典而不失趣味,时尚而不落俗套,介绍并借鉴西方文明的同时,对中国文化予以深切的关照”,兼顾多样性、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思想性和时代感,真正做到了“文拓视野、译悦心灵”。同时,我也见识了《英语世界》强大豪华的编委阵容——吴景荣、许孟雄、许国璋、李赋宁、王佐良、周珏良、杨宪益、赵萝蕤、萧乾等英语界名宿都曾鼎力襄助编务,因而“《英语世界》是地地道道的名家办刊”。我还购买过根据《英语世界》一个专栏汇编而成的《识途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在自己拜读之余,也多次推荐给其他英语学习者。

还有一件事很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语世界》的创始人、首任主编陈羽纶先生腿有残疾。我对其中的细节有些更深入的了解,则是因为几月前读了杨静远先生的《咸宁干校一千天》后,顺藤摸瓜买回李城外编撰的《向阳情结:文化名人与咸宁》和《向阳湖文化人采风》,读了其中陈先生在下放干校前后的经历,以及他在年为向阳湖文化村题字:“回忆在咸宁向阳湖干校纹帐中油灯下窃读英语文学名著引发年创办《英语世界》杂志的情景,令人怀念不已。”随后,又买回一本他女儿陈卫和编的《陈羽纶与商务印书馆及英语世界》。该书“架构是传记式的,文章的编排以时间为序。其中三个时间概念交互发生作用,一是文章所述事实(或作者与我父亲交往)的时间先后,这是全书排序的基本原则;二是文章发表或成文的先后;三是作者的长幼……第六章,是以《英语世界》为评论焦点的文章,单独结章;第七章,将父亲用英语撰写的《致读者》、《旅美杂记》和《访谈录》作了集中编排”。第八章是陈卫和编写的《陈羽纶年谱长编(初稿)》,最后还附录了陈先生的简历、原名和笔名、译著编校的英语图书和词典一览,以及《英语世界》(-)刊名题字、标识、刊期、开本、广告语等变化一览。正是这本书,最终促使我下定决心,要在这些年已陆续买回不少期《英语世界》的基础上,索性集齐这份杂志。

陈羽纶先生因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担任过美军翻译,而在文革时落难,被打成美帝特务,以致左腿生了肿瘤也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等到病情恶化只得高位截肢。不久,他又拖着伤残之躯,被下放湖北咸宁的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并在那产生了创办《英语世界》杂志的灵感。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热潮汹涌,对外往来和对外政治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加强英语学习。于是,他在年向自己供职的商务印书馆提议,要不失时机创办一种半普及半提高的英语刊物,来迎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潮。商务领导很快就批准和支持了他的建议,并请他担任主编。他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将编辑部设在自己位于北京东单顶银胡同的家中,也没有多向社里要编制和资源,而是充分调动自己在英语界的人脉,很快就将工作开展了起来。

陈羽纶先生的办刊理念为《英语世界》奠定了基调,此后“它始终不以盈利为目的,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把服务读者作为终极目标,把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当作己任而不断进取”。北大陈意青教授将《英语世界》誉为文人办刊物仅存之硕果,认为它很好地承继了“五·四”以来的新刊物传统,有相当独立的经办理念、方向和自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英语世界》的销量,从年创刊初期的几千册,很快就上升到了每期五六万册,最高时每期达到了三十多万册。《英语世界》除向国内和港澳台地区发行外,同时也向国外东南亚、英美等十几个国家发行,并受到国内外读者的青睐。有多位外国朋友撰文表示,《英语世界》对他们学习汉语帮助也非常大,甚至比在学校上课的效果还要好。《英语世界》的不断进取,既体现在年从双月刊改成月刊方面,也体现在这些年里陆续推出的各种创举上:邀请中外英语专家举行系列英语讲座,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合作按时播放选文,精选有关栏目内容出版《英语世界》丛书,邀请专家为读者解疑释惑,在年时还推出了期精华多媒体光盘,近年又充分利用通信网络技术,与时俱进地开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