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油学科重要研究团队2粮食加工

北京治疗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news/a_6508755.html

1、河南工业大学小麦加工与品质控制研究团队

该团队是科技部试点联盟“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为国家及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后加工研发团队、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等。目前共有研发人员33人,其中博士15人、硕士18人,教授8人,首席专家为卞科教授。该团队承担了从“九五”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小麦一规格”获国家标准贡献奖一等奖。另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等10余项。建立了1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研发的高效节能、清洁安全小麦加工新技术等在国内70%以上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进行推广应用。

2、江南大学玉米淀粉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团队

该团队主要致力于淀粉结构特点的理论基础研究、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开发和应用以及传统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的绿色制造,在淀粉消化性调控、淀粉质食品改良与开发、淀粉基缓释材料研发、木材用淀粉胶制备、糖基转移酶高效定向转化和高浓度淀粉液化糖化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和创新。目前共有研发人员共6人,其中博士6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首席专家为顾正彪教授。

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技术成果服务于50多个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制定了30多项淀粉产品质量方面的国家标准和13项食用变性淀粉产品国家安全标准。

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环境友好型木材用淀粉胶制备关键技术”作为重要内容的“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创制于传统淀粉衍生物的绿色制造”项目获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稻米深加工研究团队

该团队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大宗米制品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项目,团队负责人为陈正行教授,参与成员均为国内稻米深加工技术科研、工程、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领先者,包括无锡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进研究员、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谢健研究员、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院院长丁文平教授等,其中博士35人、硕士38人,高级职称55人。

团队聚集了我国稻米产后加工领域22家优势科技力量,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平台。该团队成员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课题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余件;主持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40余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余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1项。

4、杂粮加工研究团队

该团队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传统杂粮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项目,团队聚集了我国杂粮产后加工领域高校、科研院所、装备企业和加工企业构成的优势科技力量,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家国家级科研平台,其中博士46人、硕士42人,高级职称52人,团队负责人为沈群教授。

该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项目或课题3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主持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余篇。

荣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重大杂粮主食品创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获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燕麦加工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优质高附加值化小米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获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5、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健康谷物食品加工创新团队

该团队隶属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是健康谷物(全谷物)的加工、营养与推广方面的团队。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4人,团队负责人为谭斌研究员。

该团队长期专注健康谷物(全谷物)的加工、营养与推广。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还主持承担年粮食行业急需关键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专题各1项。主持承担中央级公益性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健康谷物相关课题17项。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余项。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推广。鉴定科技成果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

该团队先后获得科技奖励6项,其中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1项。

6、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研究团队

该团队是中粮集团旗下国内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针对中国人营养需求和代谢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以实现国人健康诉求的研发中心。打造集聚粮油食品创新资源的开放式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轻有活力、文化多元的创新团队,其中博士69人、硕士人,研究员(或教授级高工)8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59人,团队负责人为郝小明教授级高工。

该团队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重点专项中的“特殊保障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传统杂粮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自热主食品质精准调控技术”等研究课题。形成关键技术38项、平台/示范线20个,新产品项,新增收入23亿元、专利项、标准25项、论文篇、专著6部。

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国家粮食局全国科技兴粮示范单位”等荣誉。

7、河南工业大学食品挤压膨化技术研究团队

该团队主要以米制品、组织蛋白加工与理论研究以及品质改良为研究方向,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加工学科创新团队。目前共有研发人员9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2人,副教授1人,首席专家为安红周教授。

该团队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宗米制品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课题1项以及横向课题10余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部。

8、华中农业大学粮油加工团队

该团队从事粮油加工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粮油加工与品质、粮油营养与健康、粮油质量与安全等研究方向。目前共有研发人员9人,其中博士9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首席专家为赵思明教授。该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60余项。“稻米健康食品加工机制及关键技术”等成果先后在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市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研发出方便米饭、自热米饭、米线(粉)、发芽糙米、米糕、速溶营养粉等五大系列营养米制品主食产品30多种,为我国营养米制品主食工业化生产起到了强劲的推进作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项,完成成果评价/鉴定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80篇,出版教材、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

本文摘自《-粮油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年7月)

健康生活你我同行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