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湘潭经济的坚与韧

北京医院扁平疣治疗 http://m.39.net/pf/a_8744647.html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于湘潭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考验:考验企业的坚持,考验企业的应变,考验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连日来,湘潭日报记者走访了部分企业,看到他们在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生产经营活动井然有序,应对手段层出不穷,交出了一份坚挺执着韧劲十足的“答卷”。

湘电集团:从容迎接“交货”高峰

湘潭在线8月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新春通讯员戴博)8月份,湘电集团需交付的电机等各类产品达到了余台套,迎来了生产和交付的高峰期。在疫情和高温的“夹击”下,该企业多措并举,一手防疫情,一手保生产,确保及时按质按量平稳“交货”。

8月3日,在湘电股份电机事业部大电机车间内,我们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戴着口罩紧张有序地工作。在装配班,班员们正在认真地给两台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安装出线盒,安装完成后这两台电机将马上进行总装、试验并于8月8日发往韩国。

在湘电股份低压电机事业部中小型电机车间装配班,工人们正在给一批风电辅机安装制动器。今年以来,风电辅机生产量持续保持高位,每月交付量均达台以上。据悉,该部目前围绕牵引电机(杭州地铁4号线和长沙地铁6号线)、交流电机、风电辅机等重点项目和摇床直线电机、系列冲压泵电机、TQ30窄轨电机等新产品展开了紧张有序的生产。

在湘电股份结构件事业部焊装一车间,焊一班党员对大族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两台切管机床身进行试制。在做好“防疫防暑”的同时,他们正按照“可操作、可量化、有效益”的原则,大力开展“书记联项目”和“党员先锋行”。

走进湘电重装加工车间齿轮班,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地加工45t机车齿轮和行星轮备件等重点产品,全力以赴进行洒水车、55t机车等产品的生产。

据悉,为切实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湘电集团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多举措推进疫情防控工作。首先是严格做好健康码、行程卡“两码”的筛查工作,原则上暂停各类大型会议和群体性活动,强化进出厂区车辆、人员的防疫检查,同时组织职工接种疫苗,提高职工群体免疫力。此外,加强返潭人员管理和对常驻中高风险地区职工防疫指导,做好关心关爱工作。在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方面,湘电集团统一购置口罩5万个和一批消毒物品,定期对厂区全面消毒,同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在全面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湘电集团还不断提高生产组织精细化水平。他们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明确责任和分工,加强考核,提高生产计划指标的严肃性和执行力,抓好生产成套,确保产品按合同要求交付客户。

瑞丰农产品市场:确保市民“菜篮子”货足价稳

湘潭在线8月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武慧实习生党千裕)面对新一轮疫情,瑞丰农产品市场迅速行动,疫情防控、蔬菜供应两不误。截至8月7日,该市场储备蔬菜保持在吨左右,可保障3天的供应量。同时,由20户经营大户组成的蔬菜应急采购小组可随时采购蔬菜应对突发需求。

7月30日,疫情突现后,承担全市75%以上蔬菜供应的瑞丰农产品市场迅速行动,立即成立了疫期保供应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抗击突发灾害、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物价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市场各经营户正常经营,蔬菜储备、供应充足。据每日统计,大白菜、包菜、白萝卜、红萝卜、土豆、青椒、红椒、茄子、冬瓜、黄瓜、洋葱、南瓜等外地菜的日库存量维持在吨左右;苋菜、南瓜、冬瓜、黄瓜、辣椒、豆角、茄子等本地菜,田间储备约吨,主要来自泉塘子、姜畲、仙女等基地,完全可满足市场需求。

瑞丰相关负责人张杰介绍,目前市场内75%的蔬菜来自外地,靠长沙调运,本地蔬菜占25%。与市民囤肉的情况不一样的是,疫情突发后,市场的蔬菜出货量一度只有日常的50%,因此市场蔬菜是充足的。

为应对突发状况,瑞丰成立了由20户经营大户组成的蔬菜应急采购小组,根据日需求情况,公司将组织经营户自有的50台车辆到长沙海吉星、红星,株洲中南等市场采购,同时联系省内其他地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外省储备基地调拨,积极组织货源,确保每日基本蔬菜的供应。

在保供之外,瑞丰还向商户和顾客发出了疫情防控公告,设置了防疫隔离室,出台了防疫隔离措施、疑似新冠病人处置方案。日常市场内严格落实进场检查制度,要求所有进场人员必须戴口罩、提供健康码、行程码;落实“一天一清扫、一天一消毒、一天一巡查”制度,每日派专人对市场喷洒消毒液,做好个人和市场的防控措施,确保市场的安全稳定。

“我们将持续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两场攻坚战,确保市民的‘菜篮子’量足价稳、品类丰富。”张杰表示。

湘潭发展投: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

湘潭在线8月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戴宁通讯员郑卿罗敏)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连日来,湘潭发展投各重点项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建设热潮,全体参建人员战高温、抗酷暑,奋斗在重点项目施工一线。

“体温36.3℃,请出示您的健康码、行程码,佩戴好口罩……”8月4日,在岳塘区佳木路二标段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经过体温检测、身份登记、“两码一记录”查验等流程后,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数台摊铺机、压路机有序作业,3台挖掘机奋力掘进,工人们在烈日下紧张施工,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按‘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湘潭发展投项目建设部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第一时间安排专人采购口罩、测温计、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在岳塘区黑臭水体治理、学卫美好社区等项目部施工入口处设立了进出人员测温点和佩戴口罩提示牌,对项目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计划返工人员、进出工地人员分类登记、摸排;在工地上张贴提示标语,广泛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项目施工人员应接尽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无漏洞、无死角,全覆盖。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健康,项目建设事关经济发展。湘潭发展投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坚决把好疫情防控关的同时,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紧盯项目规划周期,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对所有在建项目实行联点责任制,不断提升项目建设效能。

西临湘江的新建社区是第二批学卫美好社区改造项目的代表,居民楼多为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因修建年代久远,受当时技术、施工工艺的局限,楼栋屋顶大多存在漏水现象,因此修缮屋顶是此次改造的重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未来一段时间将迎来连续降雨天气,为加快解决居民屋顶漏雨问题,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灵活安排时间,抓紧有利条件施工,同时为工人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及饮品,促进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预计于9月底前完工。

“防疫情、战高温、保进度,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湘潭发展投项目部负责人表示,将坚决贯彻省、市、区疫情防控相关决策部署,科学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坚决有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江麓集团:高温炉前淬炼匠心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超通讯员王泽芬

8月6日,室外温度35℃,江麓集团热处理车间墙上悬挂的温度计,指针已突破40℃。

车间里,30座淬火炉正在工作,高温充斥着车间的每个角落,空气闷热且干燥。

和车间一墙之隔的是员工休息室,这是闷热车间里唯一有空调的地方,配备了桌椅和凉茶,但鲜少有人来。

“很多重要装备的零部件产品,都必须经过热加工和淬炼才能保证质量,我们守在一旁盯着,心里踏实。”热处理车间负责人余杰告诉我们,热处理车间是江麓集团最热的作业场所之一。高温炉处理产品散发的热量,加上三伏天的高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人意志力和体力的考验。

余杰,33岁,热处理车间主任。初见时,余杰正带着两个班的技术师傅在高温淬火炉前忙碌着。

“是第一次来吧?我先给你介绍一下。”余杰告诉我们,热处理是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分为产品装炉、进炉、加热、保温、出炉、冷却、打磨、检验等环节。其中,过程控制是关键一环,需要技术人员操控热处理设备、各项温度参数、保温时间及冷却方式。

他介绍说,在热处理过程中,如果因人为疏忽导致产品不合格,后果不堪设想。“很多产品会应用到国防装甲装备及传动装置等领域,直接关系到战士生命安全,所以不管有多难,我们必须盯紧每一个细节。”说完,余杰下意识把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高温淬火炉。

“马上出炉,梁哥准备。”跟着余杰,我们见到了正戴着棉手套,拿着一根长铁钩在距离炉门一尺左右的地方,等待产品出炉的电炉班班长梁健。

炉门一点点打开,滚滚的热浪瞬间向外喷涌,我们下意识眯起了眼睛,全身毛孔被迫张开。“经过加热的部件温度高达多℃。”余杰告诉我们。此刻,梁健与两名同事配合,眼睛紧紧盯着炉内大大小小的产品,然后深吸一口气,把长铁钩猛地伸进炉灶里,一个接一个把烧得通红的热处理产品钩到炉边,拿铁钳的师傅则迅速将它们夹起,根据时间要求依次进行水淬、油淬、冷却等工序。

待所有工序完毕,梁健等人早已汗流浃背,皮肤泛红。他们将工具放到指定地点后,径直走到一旁的空地,取下口罩,拿起工具柜上的水壶就往嘴里倒水。

“我们每天和这些炉子‘战斗’,至少要汗湿两套衣服。”梁健笑着说,“身体快顶不住时,很想一头扎进空调房休息。可一想到车间有很多重要工序离不开人,就在心里默念‘坚持,再坚持’。”梁健告诉我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车间从组织策划、宣传发动、计划分解、执行检查、服务保障五方面着手,通过倒推机制分解车间生产计划、建立每日员工“绿码”人数动态表等措施,确保生产计划完成率%。同时,车间还在班组园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