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人类使用的红铜器制作极为简单,但却引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冶铜术

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之一,而铜的合金——青铜,更是人类从史前到文明初期都最为重要的金属!由青铜铸造出的各种工具、武器、器物,替代了原有的木质、骨质、石质、红铜质的工具,极大增加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向前迈出一大步,它的运用无可争议的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因此史学家将这个时间段统称为青铜时代。

人类最早使用的铜器是红铜器(纯铜),由自然铜(天然铜)制作。自然铜具有一定的硬度、金属光泽和延展性,熔点为摄氏度,但无需冶炼就能制作成铜器。

我这里所说的红铜、赤铜、紫铜、纯铜其实都是“自然铜”,是铜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种片状、板状、块状集合体,未经人工参杂其它物质,含铜量能达到99%以上!自然铜有大有小,有的和砂砾一样大,有的甚至重达几十吨。

ps:这个好像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铜,重约26吨,含铜量好像是99.95%。

虽然铜矿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少见,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自然铜,但这玩意儿只是相对稀有,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铜矿是很丰富地,自然铜块也不少见,开采方便,所以当地的人类自远古时代就已经对自然铜进行了应用。

人类最先使用的自然铜块普遍不大,因为太大的铜块对早期人类来说不易加工(比如几百公斤的),所以人类会挑选大小合适的自然铜制作小型器物,如饰品、箭头、小刀等。后来,人类在对自然铜块的应用中逐渐掌握了将铜碎、小块自然铜融合或将大块自然铜分离的技术,并最终掌握了用木炭还原铜矿石(氧化铜)的技术,为制作铜合金(黄铜、青铜)打下了基础。

小块的自然铜无法直接制作成工具

关于人类为什么会闲着没事儿使用自然铜,考古学上有很多的假设、猜想,其中最靠谱的解释是——人类的爱美之心使得人类选择了自然铜!

含铜量极高的孔雀石,非常漂亮

自然铜很多都是直接暴露在地表上,易于采集,而未氧化的自然铜有很漂亮的金属光泽和色彩,并且和一些色彩艳丽的铜矿石——孔雀石(颜色碧绿、很艳丽,纹理与孔雀的羽毛相似)和硅孔雀石等混杂在一起。

而人类则是对色彩非常敏感的动物,像自然铜、孔雀石这样天然自带鲜艳颜色的“石头”,对人类来说无异于“妖艳贱货”,不拿来制作成饰品送给小姐姐都说不过去!(最早的铜饰品就是自然铜锻打出来的,年代能追溯到公元前年左右)。

正是早期人类在制作饰品的时候,发现这种漂亮“石头”硬度适中,延展性还强于其他普通石头!甚至不需要经过加热、冶炼,只使用硬物不断的锻打,就能让自然铜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于是红铜器应用的更广泛了,不在只有饰品,斧头、箭头、针、铜锥、刀片等红铜器都在这一时期被制作出来。

但这种自然铜制作的器物,也就是“红铜器”应用的虽然很广泛,但对人类的影响并不是非常重要,它没有像青铜、铁那样淘汰旧技术、引发新的技术革命!红铜太软了,还容易弯曲,制作的刀子也很快会变钝!锻打虽然能提高红铜器的硬度,但提高的很有限,哪怕是后来人类学会了用折叠锻打自然铜块,并使用淬火、退火等金属热加工技术也无法为红铜增加太多的硬度(比石器软很多)。

因此红铜器完全可以被石器、木器、骨器替代,它虽然有用,但并不必要,这也是为什么考古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铜石并用时代”的原因。

著名冰山木乃伊——奥兹的红铜斧

关于人类为什么会从直接运用自然铜→冶炼铜矿石制作纯铜或铜合金,考古学家也给出了解释——人类冶铜技术发源于早期人类烧制陶器积累起的丰富经验和将小块自然铜重新加热融合的技术。

虽然早期人类能直接使用的自然铜块都不大,但还是有一些极小的自然铜块人类无法直接使用,比如砂砾大小的,所以一些早期人类就把从河流里收集到的自然铜铜砂聚集在一起熔炼,使其融合成大块的红铜,或者直接熔成铜水后浇筑成想要的器物(当时的先进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人类又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掌握了使用木炭还原铜矿石制作纯铜的技术。

也有人抱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有的地区并不是在熔炼小块自然铜的过程中掌握冶炼铜矿石的技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发现了铜矿石在木炭的长时间加热下“还原”出了纯铜,从而掌握了使用木炭还原铜矿石制作纯铜的技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从铜矿石中获取纯铜或铜合金的技术被人类掌握了(想知道具体流程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