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沧州市是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石油化工基地和北方重要陆海交通枢纽,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全市辖2区10县4市,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83万人,常住总人口.49万人。
年前三季度,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6.5%,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今年以来,全市采取各种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生产企稳回升,服务业作用凸显。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亿元,同比增长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增速较1至8月回升1.5个百分点,较1至7月回升6.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全市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实现增加值.1亿元,增长10.6%,高于GDP增速4.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从动能转换进展看,“六大新动能”行业发展加速,“五大新引擎”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加快,市场新主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共有“六大新动能”企业家,完成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6.5个百分点。全市共有“五大新引擎”企业家,完成增加值41.0亿元,同比增长34.8%,大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32.2个百分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高于规上工业3.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规上工业5个百分点。全市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41.8万户,新增市场主体3.7万户,完成全年目标的.94%,提前完成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新增任务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家级沧州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勇于担当、砥砺前行,运用互联网“聚焦思维”致力打造循环经济架构,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互通“利他平台”、推出“三三”创新驱动体系,制定准入“负面清单”,打造全产业承接平台,实现了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实质性突破,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先行区和示范区。据《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年本)》显示,沧州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和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如下:
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电子信息
1.工控计算机及系统、计算机外围设备、信息安全设备
二、医药
1.化学药品制剂
2.生物药品
三、汽车
1.汽柴油车整车
2.专用及改装汽车
3.汽车零部件及配件
4.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
四、航空航天
1.通用飞机、直升机整机
2.航空运营、维修及技术服务
五、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1.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修理、改装
2.船舶配套设备
六、机械
1.现代农机装备
七、新材料
1.3D打印基础材料
八、化工
1.炼化一体化
2.高效专用复混肥、缓控释肥料、微生物肥料
3.生物农药
4.绿色涂料
5.新型环保助剂
6.工程橡胶
九、纺织
1.功能性、优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
2.毛皮服装加工
十、轻工
1.中高档皮革制品、毛皮制品、制鞋
2.塑料模具等塑料制品
3.乐器
4.体育用品
5.丝网、钢锹、特种线缆、渔具等制品
十一、生产性服务业
1.电子商务服务
2.检验检测服务
3.节能环保服务
十二、节能环保产业
1.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
2.市政污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低值废弃物处置利用
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
一、钢铁
1.煤气发生炉
二、有色金属
1.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硅等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不包括铜、铝再生利用
2.金、银以及其他贵金属冶炼
3.有色金属普通铸造
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
一、轻工
1.皮革鞣制加工(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以外)
2.毛皮鞣制加工(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以外)
3.纸浆制造
4.机制纸及纸板制造
二、化工
1.溶剂型涂料、油墨及类似产品(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以外)
2.基础化学原料(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以外)
3.肥料(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以外)
4.绿色农药新品种和新制剂以外的农药产品、农药制剂、农药中间体及助剂
三、钢铁
1.炼铁(承接省内除外)
2.炼钢(承接省内除外)
3.铁合金(承接省内除外)
4.钢压延加工(冷加工、增加品种的热加工除外)
5.黑色金属铸造(铸管、精密铸造除外)
6.独立焦化(承接省内除外)
四、建材
1.普通平板玻璃制造
2.水泥制造
五、医药
1.产能严重过剩的大宗化学原料药
六、船舶
1.船舶行业新增产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