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品通则(四)——编组标识链
在制品是生产过程中的加工件,也叫过程件;加工件在工序间转移的数量,为在制品编组。以在制品编组为对象,实施生产过程管理,才能有效地实现产能测算,跟进生产进度,推进品质保障,精准核算成本,落实劳动定额,考评生产效率。因此,如何定位在制品编组,识别在制品编组,认识在制品编组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是管理人必须具备的。
在离散型生产企业中,生产过程中的一箱齿轮坯,一车布料,一托板棒料,往往都附有一张纸,或叫工单,或叫工艺卡片,或叫任务单,或叫工作票,它们往往标明了生产任务的加工工序(班组)、加工对象(加工件称谓)、数量和时间等要求,还具有签字认证等一应功能。这是大工业生产传承下来的管理方法,也是在制品编组标识的雏形。
一、在制品编组标识(IdentificationofWIPBatch)
以在制品编组为单位,关联生产任务的唯一性标识。在制品编组作为关联生产任务的分解结果,是承载生产相关信息的第一载体,是生产过程管理的基本单元。
用以区分不同原辅材料组成的加工件标识(名称、规格型号、图号),是在制品的自然属性;用以区分不同生产任务的加工件标识(订单编号,生产任务或计划编号等),是在制品的社会属性。从生产任务中分解出来的在制品编组标识,不仅包含了在制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还包含了其相结合的产物,编组中的加工件数量。
在制品编组标识,就是为每一个在制品编组附一张卡片,一张“身份证”。有如下规则:
1、同一加工件标识。首先,编组内的加工件必须是相同的,不同加工件不能在一个编组内;其次,一个编组的加工件,是被单个生产元连续加工出来的,其间不能插入其它编组的生产;最后,在静止的等待状态下,编组内加工件的加工程度必须是一致的。
2、同一计划标识。编组内的加工件同属于一个分解后的计划编码,即同一个编组标识。在未与其它编组发生勾兑时,不能将其它编组(不同计划分解编码)的相同加工件放入混装。
3、落实生产任务。即明确生产数量。在常规生产中,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另行附予;这个编组的生产完成时间,是由计划调度统筹安排并受到产出节拍制约自行推进的。因此,在编组卡片的内容中可略去。
4、落实作业主体。明确加工作业工序,操作工完工签字,检验签证,盛装具编号。在实现手机APP完工反馈信息化后,个人身份与作业关系由手机绑定,可略去纸面登记。
按照标识内容设计卡片,为每一在制品编组落实标识方式。根据转道形式、盛装具和防止丢失污损的要求,设计卡片跟随盛装具一同转道的存放方式。做到“一箱一卡、箱卡不离”。
工艺流转卡如采用吸铁石+卡片袋,卡片盒,卡片槽、卡片卷筒等存放形式。
在信息化条件下,也可采用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