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密零部件再进化不可忽视的热处理产业

随着3C产品逐渐朝向轻薄短小趋势发展,相关零部件也越讲求高精度与微型化,但凡手机中的碳钢螺丝、风扇中小马达轴心或小齿轮等,都是常见的微型零部件,经冲压制程后,将进入热处理阶段。据研究指出,台湾热处理企业认为值得研发的热处理技术项目中,排名第一的是精密热处理技术,获得41%的企业认同,然台湾并无对应之热处理设备与制程研究,显示企业对精微零部件热处理技术的欠缺,也阻碍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起眼的微小零件,却是至关要件

在人手一机的现代里,要知道手机内有着一颗颗精密螺丝、笔记本中的风扇/马达也需要靠着微型轴心或齿轮才能运行,产品能否正常发挥功能全靠这些微小零部件。但为什么需要“热处理”程序呢?原因很简单,当零件冲压成形后,为了提升金属的强韧性,必须均匀加热材料来改善硬度,否则材料会过硬、易脆,所以“热处理制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是扮演着关键角色。

精微零部件的热处理痛点在于小又看不到!

祥仪公司董事长蔡逢春谈到,随着时代脉动,智能科技、精密机械越发成熟,公司的产品也迈向高值精微化。然而遇到最大的瓶颈就是热处理,一旦无法妥善解决,金属件的强度和稳定度也就无法提升。

目前业界普遍使用传统大型热处理系统设备生产,缺乏精微零部件专用的热处理系统设备及各种制程参数配合。一般热处理过程包括加热、淬火、收料、清洗、回火等步骤,由于零件小而轻,多半会用不锈钢网袋将所有微型零部件包起来,导致零部件堆栈在一起淬火,容易使材料出现扭力不足、脆化断裂、变形等品质不佳的问题;但倘若不用网袋包覆,零件则会四处飘散,影响收料率;再者又因尺寸太小,必须收集到足够数量才能进行热处理,甚至于经常发生交期延迟,影响整体效益。

四大创新设计,连续式微型组件热处理系统设备问世

为了突破产业困境,祥仪公司找上了金属中心展开协助。有鉴于海外一台热处理设备动辄耗费千万,却仅有单一淬火功能,对于企业来说性价比实在不高,金属中心的研发团队常年洞察业界使用习惯,自主研发出精微零部件的专用设备,为业界解决痛点。针对高复杂结构或直径2mm以下的零部件,此设备可以集成自动进料、即时监测与即时调控主加热炉、创新油槽与收料设备、智能化服务等功能;也能依产品或功能需求,快速替换制程模块,降低人为经验的依赖与摸索。除了改善关键结构,设备外观也从原本20至30米长,缩减到只需占2~6米的大小,百分之百的自主开发也帮助产业走向设备本土化,设备成本至少降低50%以上。

获双料国际大奖,良率/收料率品质保证

董事长蔡逢春表示,这套本土设备的诞生,内置智能化管理系统,让他们再也不用耗时排队。“以往送样作业期至少1个月起,现在两天内就可以拿到已经处理好的零部件,可快速提供给我们的客户,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有好的热处理技术,才能让品质稳定、尺寸收缩也在控制范围内,而且实验证实这台“连续式微型组件热处理系统设备”解决传统热处理之痛点,使收料率达%,良率达99%,具备优异的精度及耐磨耗特性,品质更达国际水准。该项技术也在年获有创新界奥斯卡奖美誉的爱迪生奖(EdisonAwards)肯定,以及RD全球百大发明奖的殊荣。

金属中心林秋丰首席执行官(右二)、精微成形研发处林崇田处长(左一)、祥仪公司蔡逢春董事长(左三)、高热炉业公司连丁贵董事长(左二)及技术研发团队于获奖记者会合影。(Source:金属中心)

持续精进,加速精微产业竞争力

金属中心现将相关的技术与设备于特斯拉、BOSCH等国际大厂供应链生产应用,同时与台湾祥仪公司、兴光工业等进行产业合作,也协助多家企业改善微型零部件的热处理品质,目前开发的第四代更导入最新5G通信技术与AI人工智能技术,可即时调控温度、时间、渗碳气氛等制程参数,为后续无人智能化产线铺路,期盼构建完善的精微制造生产链,为精微产业开拓市场新商机。

“一起努力、使命必达”一直是金属中心热处理团队的座右铭。(Source:金属中心)

(首图图说:金属中心自主研发的“连续式微型组件热处理系统设备”为全球首创,具有四大创新设计,解决传统热处理之痛点,使整体收料率达%,良率达99%。图片来源:金属中心;数据源:金属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