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背景
原技术方案在参考沈伟毅等著“载货汽车轮毂轴承外圈感应淬火”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论述和分析。原感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淬火样块如图2所示。
图1原感应器方案
图2原方案淬火样块照片
2.工艺过程
(1)完成上侧锥面淬火。
(2)二次装夹,完成下侧淬火(需对上锥面淬火区进行喷水保护)。
原方案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原方案工艺参数
3.原方案优点和缺点
优点:①感应器制作比较简单。②工艺调整难度较小。缺点:①零件需要两次装夹。②需要两套工装。③零件需要翻转°,自动化设备机械动作实现难度大。④第二次锥面淬火易对第一次淬火区造成回火,需对第一次的淬火区进行喷水保护,变化点增多。
4.改进后的感应器及工艺方法
由于上述感应器存在不足,故而设计新型的上下同时加热的扇形感应器(见图3),零件一次装夹,完成上下锥面同时加热淬火。
图3新型扇形一次加热双锥面感应器
(1)实施方式
具体步骤:第一步,上料位(工件一次装夹,见图4a);第二步,感应器进入工件内腔(见图4b);第三步,感应器到达加热位,工件旋转、加热(见图4c);第四步,加热完毕后,感应器到达喷水淬火位(见图4d);第五步,感应器退出零件内腔至下料位(见图4e)。
图4新方案感应器加工步骤
(2)改进方案工艺参数
如表2所示。
表2改进方案的工艺参数
(3)检测结果
新方案淬火样块如图5所示,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图5新方案淬火的样块
表3新方案样块检测结果
5.结语
原方案需要二次装夹完成整个零件的淬火,新方案仅需一次装夹即可完成零件淬火,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增加了生产企业的产能,一次装夹简化了机械上下料过程,为批量生产做好了充分的工艺储备。
作者:曹清,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谢文,十堰天舒感应设备有限公司
来源:《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常州精密钢管博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