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省委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整体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该怎样落步?全省法院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化危为机,“云审”建设乘势而上。
我省法院以最大决心、最快速度部署最实举措,充分运用一年来“一化两中心”建设成果,发挥人民法院在特殊时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民生权益的功能作用,建立以互联网庭审为代表的互联网诉讼服务体系,实现疫情防控和司法为民两手抓、两手赢,在实干中笃定前行。
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许建峰主任(左五)来辽指导“辽宁智慧法院”建设
年3月,省法院举行辽宁智慧法院建设专题培训班
11天
全省家法院“变身”互联网法院
“上诉人诉讼代理人,能听清吗?”
“能听清。”
“被上诉人诉讼代理人,看得清楚屏幕上的文字吗?”
“看得清,看得清。”
2月6日,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内,模拟上诉人、模拟被上诉人通过视频接入,其高清影像出现在审判席前方的电子显示屏上,“辽宁法院互联网庭审云平台”全流程运转测试宣告成功。
11天后,“辽宁法院互联网庭审云平台”正式登陆全省家法院,我省成为全国唯一三级法院全部实现互联网庭审服务的省份。
这11天里发生了什么?家法院全部“变身”互联网法院的奇迹又是如何实现的?记者在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处找到了第一个答案。
“去年12月,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在全省开展10项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营口中院承建的就是互联网庭审云平台。”该院技术处处长杨洪波告诉记者。2月6日至9日,该院先后完成了营口市两级法院的建站工作和平台用户信息的采集、录入以及系统功能测试,至2月10日,营口市两级法院的“云审”平台全部正式上线。“同一时间,省法院决定在全省各地同步开展这项工作,我们正好把这几天的相关工作经验及时上报。”
“春节以来是不是天天加班加点开足马力抢进度?”记者抛出问题后却得到了意外的回复。“时间紧、压力大是肯定的,但并不是那样仓促上阵!”话说到这儿,杨洪波卖了个关子:欲知全貌如何,到省法院一看便知。
3月27日,带着第二个问题,记者走进了省法院技术处的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长4米、宽1米有余的玻璃墙,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年2月以来全省法院在“一化两中心”建设方面的目标、实时进程:郭銮负责协调“云审”平台基础资源……邵成浩负责完成数据对接……张厚磊负责完成全省“云审”平台建站……每个具体项目责任到人、具体到时限。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偶然发生的奇迹,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省法院技术处业务负责人李国新和6位技术骨干从路线图、时间轴到信息化建设的细分领域开展讲述,“电子卷宗”“跨域立案”“语音识别”这些专业术语轮番出现,相关的项目已取得耀眼成绩——建成全省法院“公有云”“专有云”和大带宽专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跃居全国前列;在最高人民法院考核通报中,全省家法院电子卷宗自动归档建设指标%完成,卷宗覆盖率99.86%,从全国第28位上升至第2位;档案合并可用率99.44%,从全国第28位上升至第5位;全部应用云柜互联系统形成了全省统一的纸质文档流转平台,存取比例高达99%;全部实现科技法庭,余名员额法官日常办案、办案智能语音应用全面覆盖;全部开通运行跨域立案,全国排名第一……
“疫情暴发初期,全省各地法院也采取了多种方式开展线上审判工作,比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