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1.1项目名称:肉类食品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
1.2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约0.45亿元,拟建屠宰、分割及熟肉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各一条,冷库一座,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屠宰、熟肉食品深加工车间及冷库约1万平方米,办公用房、职工宿舍、食堂、门卫等约平方米。
1.3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消费群体更加讲究食品的安全、卫生、营养及风味,消费需求从价格便宜的普通产品开始转向品牌产品的消费。品牌意味着高信誉、高质量,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消费者甄别产品好坏的关键因素。“绿色安全食品”、“放心肉”、"无公害猪肉”等一系列安全、健康、口感好的品牌肉类产品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项目依靠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加工技术,以食品加工为引领,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塑造品牌,提高项目地农产品、食品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构建肉制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实现对第一产业产业链的延长。以本项目为纽带打通农工贸通路,使项目县周边丰饶的物产最大化其市场价值,使县辖域内养殖户获得更优厚的经济回报。
项目总投资约0.45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万元,投资回收年限4.07年,投资回报率18.44%,可直接提供个就业岗位,经济及社会效益良好。
二、产业及政策分析
2.1产业背景分析
食品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和电商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市场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食品加工行业是一个巨大而永恒的市场。肉类加工行业在供应更加便捷、安全、卫生、多样的肉制品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冷鲜肉、低温肉制品等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稳步增加。不仅如此,涵盖养殖、饲料、屠宰、加工、包装、物流的完整产业体系已然成型,产业化步伐加快。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万吨,增长28.8%;牛肉产量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万吨,增长0.8%。
2.2产业现状分析
食品行业不孤立于整体经济形势而独立存在,其受众群体的广谱性决定了其只接受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随着近些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食品工业也水涨船高同样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主要表现在:
①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支柱地位不断提升。年1-12月,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亿元,同比下降9.2%;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同比下降0.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7亿元,同比增长24.1%。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食品需求刚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中国食品工业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完整的食品产业链逐步加快形成,行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②标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持较好水平。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效显著,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年,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7.31%。
③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在食品非热加工、包装材料、在线监控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屠宰加工、饮料灌装、乳制品加工等重点领域装备技术进步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本项目建设地是传统农业大县,当地畜牧养殖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全县各乡镇均有优质肉牛、肉猪、肉羊、肉禽养殖大户但是目前全县并无专业化屠宰企业,专业化肉制品深加工企业。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专业畜禽屠宰和肉类深加工项目,是以现有畜牧养殖产业基础为核心,完善产业上下游,进一步延伸现有产业链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2.3产业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消费群体更加讲究食品的安全、卫生、营养及风味,消费需求从价格便宜的低档产品开始转向品牌产品的消费。品牌意味着高信誉、高质量,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消费者甄别产品好坏的关键因素。“绿色安全食品”、“放心肉”、"无公害猪肉”等一系列安全、健康、口感好的品牌肉类产品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中深加工产品占比较小,80%以上肉类消费以生鲜肉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产品附加值较低。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以及屠宰加工行业的整合,拥有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不断加大肉类产品深加工力度,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增强。
肉制品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因此肉制品加工环节在整个猪肉产业链里来看,毛利率最高,在美国,肉制品加工所创造的附加利润率可超过%。虽然猪肉制品消费量持续增长,但目前我国猪肉消费的主要形式仍为鲜猪肉,猪肉制品加工收入占猪肉类总收入的不足35%,预计我国肉制品消费量未来仍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已经从最初的满足于温饱发展成为追求高品质、方便快捷的消费,因此对营养价值高、食用便利、安全卫生的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项目的建设正是应对这一区域内消费思潮应运而生。项目企业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结合项目拟建地点已初具规模的畜牧业养殖业产业基础,同步进行深加工肉制品产能建设,向市场供给风味独特、原材优质的深加工肉制品,是符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变化方向的。
......
三、市场战略定位与发展趋势
3.1现有模式分析
现有肉制品加工行业多采用“一条龙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工模式”来进行经营:
一条龙模式:自繁自养——屠宰——加工——终端销售。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签约农户,配套幼仔、饲料、药品——农户自建圈舍饲养——公司回购——屠宰——加工——终端销售。
加工模式:收购现有养殖户养殖牲畜——屠宰——加工——销售;收购现有屠宰场产品——加工——销售。
3.2产业发展趋势
(1)机械化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行业工业化水平的推进,肉类深加工和屠宰行业向着高度机械化的趋势发展。据《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全国生猪生产区培育一批年产屠宰量万头以上的大型定点屠宰厂,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随着国家相关部门政策的出台,一些资质较浅,设备落后的屠宰厂将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而大型的屠宰企业更青睐于先进完整屠宰设备流水生产线,屠宰机械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肉类深加工和屠宰设备流水生产线成为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产业链趋向一体化
为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从源头上保证原料的品质和稳定供给,进一步拓展产品利润空间,规模化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纷纷寻求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另一方面,为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大型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不断拓宽销售网络,建立物流配送体系,铺设专卖店等新型销售终端,以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力,逐步改变以往单一的批发销售模式,实现与国际通行营销模式的接轨。
(3)食品安全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