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校简介
详情见:东北大学-NortheasternUniversity
02、学院简介
详情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03、实验室介绍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RAL,前身是建于年代的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在老一代学长们的艰苦努力下,稳步发展,实力渐强。年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踏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路。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21世纪,RAL加快了发展步伐,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正在朝着成为本领域科研国家队的目标前进。
埋头苦干,厚积薄发。RAL学人秉承老一代的学术传统,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汇聚团队,开拓创新,躬行实践,争创一流。通过承担国家、地方和行业的重大项目,培养国家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RAL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同行中留下了真诚、友善、踏实、干练的良好印象。
围绕钢铁生产的国家目标,RAL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金属材料高质量、低成本轧制过程;加工过程材料组织性能演变的模拟、预测与控制;材料成形过程综合自动化;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高性能材料。
RAL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结构合理、求真务实、精干高效、学科交叉、勇于创新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实验研究系列1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讲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千人”1人,“优青”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人。
RAL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办公、实验用房多平方米,建有“工艺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平台”、“金属组织与性能检测研究平台”和“控制系统参数检测与调试研究平台”。现有特色轧制研究设备14台套,并有齐全的、与之相配套的实验与检测设备,能够满足高水平工艺研究、品种开发和控制系统研究的需求。
RAL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开放课题、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及研究单位成立联合研究室,吸引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交流讲学,派出人员出国访问、考察、出席国际会议,主持召开专题国际研讨会。实验室的知名专家教授经常深入现场,到企业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开展学术技术交流,进行课题攻关。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开展研究,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RAL积极组织、承担各类国家重大、重点研究开发项目,近年来主持3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多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计划项目、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等。主持横向科研项目近千项,科研合同额接近30亿。这些项目体现了我国在材料冶金领域里的国家目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5项,发表研究论文余篇,出版论著71部。获得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
RAL在国内外钢铁领域的影响不断加强,成为促进我国轧制技术发展和钢铁工业进步的有生力量。欢迎国内外同行学者,特别是有为青年到实验室交流访问,申报开放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为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EPM)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EPM),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年初与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共建的“宝钢-东大材料电磁过程联合研究中心”。年6月,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成为“辽宁省材料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年被批准为电磁冶金辽宁工程实验室;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东北大学“工程”和“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之一。
实验室以国际新兴的前沿学科——材料电磁过程为研究方向,重点突出超导强磁场这一最新研究手段,围绕强磁场和电磁场下钢铁材料冶金过程、轻合金组织调控、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与控制、特种材料合成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备了一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并且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在本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机构之一。
实验室现有人员51人。其中,教授15人,博导8人,副教授18人,专任教师44人全部为博士。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6人。辽宁省人事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7人、千人层次8人、万人层次1人。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4人。左铁镛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强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现有平方米的专用实验车间和研究大楼。建有钢电磁连铸、轻合金电磁连铸和强磁场三条试验线。拥有12Tesla无液氦超导强磁场、6Tesla大口径无液氦超导强磁场、多功能电磁连铸机、强磁场铸轧机、各频段的系列性电源以及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电子拉伸试验机等国际先进设备及辅助检测设备等,固定资产总值达.8万元。
实验室承担和完成一系列材料电磁过程方面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项目10项,国家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1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一等2项、二等4项、三等1项;获行业奖励10项,其中一等3项、二等4项、三等3项;获市级奖励1项。获批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16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钢的电磁软接触连铸,钢的强磁场固态相变和轻合金低频电磁连铸的理论与技术开发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验室重视学术交流,尤其注重与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联合。已与国内外5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实验室每年接待余名国外学者,共同开展研究,使实验室成为了国际学术界交流的窗口和材料电磁过程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工作不仅走向世界,同时开拓了工业应用前景。
主要研究方向:钢电磁连铸、有色合金电磁连铸、强磁场材料科学、材料电磁过程仿真与控制等。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ATM)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年5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实验室依托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学校“工程”、“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实验室主任由左良教授担任,卢柯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以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的表征、设计、控制及相关高新材料研制为主要特色,紧密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材料织构与各向异性表征、材料织构与微结构控制、各向异性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各向异性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等四个主干研究方向。各方向研究内容紧密衔接、相互支持,涵盖了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领域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
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是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应学校的发展要求而申请并建立的。实验室以电介质与电解质类材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电池及固体电解质、发光材料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薛其坤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齐西伟教授。目前重点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36人,实验室面积平方米,五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3台,固定资产总值超过万元。
新材料研究所
新材料研究所坐落于秦皇岛,依托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研究所始建于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现已初步建成一个科研仪器设备日趋完善、研究人员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持续提高的科研教学平台。研究所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铁电、压电和介电陶瓷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铁氧体、多铁性及无铅压电材料,稀土发光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等。研究所设有:功能陶瓷及器件研究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室和有机功能材料研究室。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省材料科学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国内稀有金属科研生产基地、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的依托单位,地处西安、宝鸡两地五区。研究院现有资产总值72亿元,仪器设备多台套,占地亩,正式职工人,其中科技人员千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高工多人,博士、硕士余名。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由具有较强综合科技实力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若干产业化公司组成的大型科技集团,形成了基础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已经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材料研究领域,组建了15个研究所及中心,建设了23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及平台,共获得1余项科研成果奖和项专有与专利技术。同时,研究院加强成果转化及工程化工作,共开发试制新产品00多项。还十分注重科技产业化进程,发起组建了28个控股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年全院综合收入94.33亿元,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单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工程中心重大成就奖”等殊荣。
04、年考研情况介绍
4.1年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注:秦皇岛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未占用保研名额将归到统考招生
4.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注:秦皇岛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年从材料与冶金学院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可报考的专业学术型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型为材料工程。
另外介绍一下秦皇岛分校的情况,年起秦分校单独招生。关于秦皇岛分校: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学校自年建校以来,通过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教育创新战略,承担“工程”、“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主动融入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现已成为一所开放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大学。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秦皇岛,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校园内林木花草郁郁葱葱,楼群建筑风格迥异,环境优美清新,生活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目前,学校占地.68亩,建筑面积.12平方米。设有研究生分院和7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同时共享东北大学全部博士和硕士学科点资源。现有全日制统招在校本科生人,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教授、副教授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9人获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4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51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
05、-年录取人数及报录比
5.1录取人数
注:年学硕不再区分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物理化学,统一改为按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招生,复试通知上总校全日制统考计划人,分校6人,累积人,实际录取人数还有增加。
年起材料工程专业名称改为材料与化工,研究方向仍为材料工程。
5.2报录比
06、-年复试分数线
07、初复试参考书
初试参考书
建议参考书目:材子考研纸质版资料:上册: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下册,考研重点知识总结
复试参考书
08、《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大纲
东北大学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科目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
一、考试性质
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专业代码:08)材料工程方向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课之一。考试对象为参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15%~25%
综合分析与计算20%~40%
问答题45%~55%
(四)参考书目
崔忠圻、刘北兴著,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3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三、考查要点
第1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1.晶体、非晶体;晶胞、晶系、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
2.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的原子排列方式、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密排晶向与密排晶面、多晶型性;
3.合金中的相及其结构:固溶体、化合物;
4.点缺陷、位错、界面的基本概念。
第2章纯金属的结晶
1.纯金属结晶规律、结晶条件、结晶过程中的形核、长大过程与晶粒尺寸控制;
2.过冷度在结晶过程中的作用,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
第3章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1.二元合金相图建立与杠杆定律,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2.二元合金凝固过程及组织形貌分析、平衡相、平衡组织计算;非平衡凝固过程及其组织分析、固溶体合金的结晶特点;
3.伪共晶、离异共晶、枝晶偏析、成分过冷的概念;
4.金属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第4章铁碳合金
1.Fe-Fe3C相图的特征温度点、碳含量、转变线、各区域的组成相、相图中的重要点(B包晶点、C共晶点、S共析点、E奥氏体最大含碳量、P铁素体最大含碳量等)、线(BHJ包晶转变线、ECF共晶转变线、PSK共析转变线、GS线、ES线等)、相(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2.各种成分合金结晶过程分析、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相组成物、组织组成物相对量的计算、五种渗碳体的来源、形态及相对量的计算;
3.含碳量对钢的平衡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室温下碳钢及白口铁的显微组织及含碳量范围。
第5章三元合金相图
1.三元合金相图的表示方法和三相平衡的定量法则;
2.简单三元相图及其合金结晶过程分析,组织组成物、相组成物相对量计算;三元相图的等温截面和变温截面。
第6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1.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孪生;
2.晶体滑移的位错机制、滑移带、滑移线、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系;
3.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位错强化机制、细晶强化机制;
4.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回复与再结晶;
5.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影响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温度的主要因素、金属热加工的目的。
第7章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1.了解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与相图之间的关系、固态相变的特点;
2.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奥氏体晶粒度及控制;
3.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特征,各自的组织特征及性能特点;等温转变(TTT)与连续转变(CCT)曲线。
第8章钢的回火转变及合金时效
1.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及性能;
2.回火脆性及消除方法。
第9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组织与应用;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的选择;
2.淬透性、淬硬性的意义;
3.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结合第7、8章的内容综合分析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中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工艺参数制定、组织形貌及性能特点等。
四、计算器使用要求
本科目需使用计算器、直尺。
附件1:试题导语
一、名词解释(共30分,6题,每题5分)
二、简答题(共50分,5题,每题10分)
三、计算题、综合论述题(共70分,其中第1题20分,第2题25分,第3题25分)
附样题:()
09、《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东北大学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课之一。考试对象为参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名词解释约占20%
简答题约占40%
计算题、综合论述题约占40%
(四)参考书目(以下两本均可)
1)胡赓祥、蔡珣、戎咏华,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李见,材料科学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年。
三、考查要点
1.材料的晶体结构
晶体学基础;空间点阵,晶向及晶面,晶体结构;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特点及其表征。
2.晶体缺陷
点缺陷:类型和特征;线缺陷:位错的基本结构,位错的运动与交互作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面缺陷:晶界,孪晶界,相界,表面。
3.凝固与结晶
结晶的基本规律;结晶的基本条件;晶核的形成:形核能量变化,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晶体的长大:长大条件,液固界面结构,长大机制;合金凝固:溶质的再分配,温度梯度,成分过冷,晶体形态;凝固理论的应用。
4.相图
相图的热力学基础;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组织:匀晶、共晶、包晶、其它类型的二元相图以及铁碳相图;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及其性质;三元匀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三元共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
5.扩散
扩散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扩散的微观机制;扩散的驱动力以及影响扩散的因素。
6.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
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微观机制;单晶体、多晶体及合金塑性变形的特点;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回复、再结晶与晶粒长大的机制、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的基本规律。
7.材料的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的类型及特点;相变的形核、长大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过饱和固溶体分解;第二相粗化;共析转变的特征,马氏体转变的特征,贝氏体转变的特征。
8.材料的强化和失效
材料强化的常用方法及原理。材料的蠕变、疲劳、断裂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器使用要求
本科目需使用计算器、直尺。
附件1:大纲导语参考
一、名词解释(共30分,6题,每题5分)
二、简答题(共60分,6题,每题10分)
三、计算题、综合论述题(共60分,4题,每题15分)
10、、年复试名单(部分)
10.1年入围复试考生名单(部分):
10.年入围复试考生名单(部分)
11、难度分析
11.1难度系数
,双一流高校B,自划线,材料A-,比较难,★★★
11.2难度分析
东北大学坐落于素有“共和国工业长子”之称的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沈阳市。地理优势较为偏僻,但仍是位于东三省的新一线城市。
东北大学为吸引更多人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每年招生人数居全国前列。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同时响应国家研究生扩招的政策,专硕招+68=人,学硕招+3=人,共计人。21年仍延续了这一趋势,专硕招收+64=人,学硕招收+4=人。
东北大学自划线,所以报考同学需要额外注意单科线,单科不过的话,是不能参加复试的。近年来单科分数线比较稳定,政治英语为45,数学专业课为70(75)。就算是缺人,分数也不会降的太多,20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专业课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大家熟练掌握课本,高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专硕复试比例理论上为1:1.2,但学校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复试的人数并不能满足上述比例,也就是说,进复试的基本都可以录取。21年学硕也呈现这样的趋势。
——本文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