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湖南槟榔的发展历程,其食用槟榔的加工是在手工制作槟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年间,因其工业化时间短,生产周期较为冗长,且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槟榔加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质量安全风险。根据相关规定,能在槟榔中合乎标准使用的防腐剂仅为3种,加之湖南槟榔整个加工工序中并没有一种行之有效且不影响风味的杀菌工艺,因此,微生物污染成为槟榔加工中主要的质量安全风险。这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也给槟榔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湖南槟榔在不断反思后,在近几年甚至未来的技术发展都作出很大改变。
首先,食用槟榔的生产消费尚属于地方性产品,由于其安全性问题存在争议,还没有纳入食品范畴,其管理模式参照食品相关标准进行。因此,目前针对食用槟榔加工,尤其是食用槟榔质量安全防控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参与研究的学者不多。因此,无论是海南还是湖南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槟榔生产龙头企业,都在试图牵头,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邀请更多相关专业学者参与研究,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为生产更安全、健康的食用槟榔提供生产及安全防控理论依据。
此外,湖南槟榔加工产业也在进一步优化槟榔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同时,湖南槟榔也对加工过程中污染微生物进行了群落结构分析,初步摸清了槟榔加工过程中主要的微生物污染及来源。在关键程序,特别是在切籽、去核、点卤及包装等后期工序采用自动化装备代替人工操作;对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关键环节,如运输、贮藏及闷香、点卤等,进行污染控制、工艺革新及设备自动化改造,这样不仅降低人员及环境带来的微生物污染风险,还缩短加工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仅如此,湖南槟榔产业也积极开展非热加工技术在槟榔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利用多种非热加工技术集成解决槟榔加工各工序的污染问题。槟榔这一湖南地方特色食品,其独特的加工工艺使得食品加工领域的新技术在其加工过程中应用存在难点。相信随着这些技术的落地使用,食用槟榔的安全风险将不断降低,槟榔行业将实现健康、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