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池技术引领下一阶段光伏提效降本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光大证券研究所殷中枢、郝骞)

n型硅片技术对比p型硅片更倾向于半导体化,n型电池片可以实现更高的理论转化效率,且具有寿命高、温度系数低、光衰减系数低、弱光响应等综合优势,不仅BOS成本更低,n型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也高于p型。

一、电池技术:引领下一阶段光伏提效、降本

(1)“提效、降本”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规模化与技术进步相互促进。我国已在光伏规模化方面全球领先,技术方面如何“提效”则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在投资中,我们需要重点判断是“某项技术保持超额收益的持续时间”。

(2)硅料:在电池新技术的引领下,p型料到n型料的发展是大趋势,对提纯的要求更高;颗粒硅虽然在降本上体现了一定优势,但品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硅片:大尺寸、薄片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连续拉晶则是提效的重要手段。

电池:TOPCon、HJT、IBC等技术将开启对PERC的逐步替代,不同厂商基于自身策略进行选择,呈现各家争鸣的态势;材料及工艺的选择将持续推动电池技术进步。组件:叠瓦、MBB技术以及适配更多应用场景的组件产品将持续推出。

(1)TOPCon、HJT、IBC电池有望接力PERC,每项技术因供需错配而获得超额收益,进而形成投资最佳时间段。根据CPIA,年,PERC(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电池片市占率达到91.2%,平均效率达23.1%,n型电池,主要包括HJT(本征非晶层的异质结)电池和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市占率约为3%,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2%,IBC(交指式背接触)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1%,未来,TBC(隧穿氧化层钝化背接触)、HBC(异质结背接触)等电池技术也会不断取得进步。

(2)年,TOPCon、HPBC、HJT电池量产效率有望达24.5%。TOPCon(晶科)与HPBC(隆基)有望率先突围,当前降本较快,良率和成组率是需要突破目标,HPBC更适合分布式市场;而HJT(通威、迈为)待设备、薄片化、银浆及靶材进一步降本后,则会形成相对优势。

图:光伏不同技术的转化效率及未来前景

图:-年各种电池平均转化效率变化趋势

(1)晶硅电池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钝化机理和金属化方案。大多数光伏电池结构中,与金属接触区域会形成高度活跃的载流子复合中心,钝化是使硅材料的表面形成缺陷而失活,进而减少载流子的表面复合——1)场效应钝化:在近表面创建电场,以相同极性排斥载流子;2)化学钝化:通过形成饱和悬空键来弱化介面电子态。

(2)PERC是通过背面氧化铝覆盖层实现了化学及场效应钝化,钝化接触除满足表面钝化外,通过插入更宽的带隙层解决金属接触区域高度活跃的复合中心而造成的损失;TOPCon是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然后再沉积一层掺杂硅薄层,二者共同形成了钝化接触结构。此外,钝化接触也广泛应用于HJT、IBC等其他光伏电池技术。

(1)根据德国ISFH年的理论结果,PERC的理论极限效率24.5%,这意味着当前量产PERC技术提效已经接近极限。

(2)基于不同电子、空穴选择性接触材料结合组成的电池最高理论极限是28.7%(ISFH),以非晶氧化层作为接触材料电池(经典HJT)的极限效率为27.5%(ISFH),隆基在SolarEnergyMaterialsandSolarCells()认为HJT极限效率为28.5%;而双面多晶硅钝化的经典TOPCon电池的极限效率为28.7%(ISFH)。

(1)PERC电池目前最为成熟,设备投资约1.5亿元/GW为最低,非硅成本约0.17-0.18元/W,虽然效率有极限,但其他电池工艺若想对PERC形成替代,需要至少在效率、非硅成本、设备投资这三个指标有所突破;

(2)TOPCon工艺可在PERC旧有设备进行改造,追加投资约万元/GW;新建产线则约2-2.5亿元/GW,目前非硅成本依然要比PERC增加0.04-0.1元/W,在效率上目前可以增加约1%,因此,现阶段TOPCon具有一定性价比,在此基础上,设备投资和非硅成本可进一步降低,所以产业内当前TOPCon扩产较为激进。

(3)隆基股份拟推出HPBC技术路线,该路线可以更好的利用p型硅片的技术优势,效率比PERC也可高出1%,成本与PERC持平,在应用场景方面,由于其为背面金属化,更适用于分布式,当前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