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0.1银铜合金
标准:GB/T-
将处理好的C试样和Ta靶分别放置于工件支撑台和源极吊挂装置上,调整试样与Ta靶极间距为18-20mm,盖上辅助阴极盖,封闭真空室。然后抽真空至3Pa以下,通入Ar。当气压稳定在35Pa后,调节电源电压或电流,加热工件,工件升温到指定温度后保温一定时间,实验结束后,通入Ar,在Ar氛围中冷却2h后,关闭电源。
特性及适用范围
具有很好的耐磨性,电接触性和耐蚀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蚀和加工性能,可以焊接和钎焊。含降低导电、导热性杂质较少,微量的氧对导电、导热和加工等性能影响不大,但易引起“氢病”,不宜在高温(如℃)还原性气氛中加工(退火、焊接等)和使用。
工作气压:工作气压是维持辉光放电以产生空心阴极效应的基本条件。气压影响电流密度、源极溅射量、活性原子的运输以及粒子在基体表面的吸附与扩散等。气压的综合作用表现在对于源极欲渗金属的供给及基体的吸附能力,影响Ta涂层的形成。根据前期工艺优化实验结果,本课题研究气压为35Pa。
化学成份
铜+银CuAg:≥99.5Ag0.06——0.12
铋Bi:≤0.
铍Sb:≤0.
砷As:≤0.01
铁Fe:≤0.05
镍Ni:≤0.2
铅Pb:≤0.01
锡Sn:≤0.05
硫S:≤0.01
氧O:≤0.01
渗Ta温度:渗金属温度对合金层的组织成分产生较大影响。根据Cu-Ta二元相图,℃以下时,Cu与Ta互不固溶,因此C铜基合金渗Ta后,表面应形成以Ta为主要元素的沉积层(本文称Ta涂层)。铍铜的热处理温度一般为-℃,为避免渗金属温度过高造成基材组织粗大,本课题选择℃、℃、℃分别进行渗Ta研究。
参考对应钢号
我国GB——TAg0.1,美国ASTM—C,德国DIN标准CuAg0.1,日本JIS标准—C,国际ISO标准—CuAg0.1
渗金属时间:渗层厚度与渗金属时间之间呈抛物线规律。在渗金属温度试验基础上,本课题选择℃不同时间渗Ta,时间系列为0.5h、1h、2h和3h,研究Ta涂层生长机理及较为适宜的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σb(MPa):≥
伸长率δ10(%):≥5
伸长率δ5(%):≥10
注:棒材的纵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试样尺寸:直径或对边距离5~40
试样与源极距离:极间距主要影响合金元素在辉光放电空间中的运输过程,从而影响渗层形成过程。DGPSA中,极间距通常在10-30mm范围内,本课研究极间距为18mm。
热处理规范
热加工温度~℃;退火温度~℃;冷作硬化铜的再结晶开始温度~℃。
渗C设备用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TYUT型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由矩形波导、圆柱形谐振腔、沉积台、环形石英介质窗口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