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自强:数字农险实现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型,或成未来农业保险发展趋势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李晶晶广州报道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机制,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发展农业保险。
金融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活水、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后盾,在提振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广东,经过十年的发展之路,在广东银保监局的带领之下,广东银行保险业以广东独有的“新路子”和“新优势”,在打造广东金融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方面,已达成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亿元、近两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年均增速80%的阶段性进展。
其中,广东数字农险在近两年的发展较为突出。通过“保险+气象”“保险+期货”模式已打造出了数字农险扶持乡村振兴建设的“创新样本”,对于其他各地发展农险具有积极借鉴意义。不过,数字农险也并非一帆风顺,未来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数字农险很符合当下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特点,预计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趋势”,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自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数字农险在广东的落地推广,能够加快推动农业保险实现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的转型升级,由“传统保险产品供给”向“指数型保险产品供给”转变。
不过,广东数字农险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比如说,历史气象数据及气象站点建设不完善,缺乏数据共享机制。对此,吴自强建议地方政府、气象部门、保险机构建立起数据共享机制,加强配合与协同,提高数据的使用成效,将其更广泛地应用到保险产品的开发、理赔,以及灾害的事前预警等方方面面。
广东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主要有两大模式
南方财经:广东农业保险正形成“1+1+8”制度体系、“12+8+3+N”的险种体系,这体现出广东发展农险的哪些政策特色和优势条件?
吴自强:“1+1+8”的制度体系涵盖了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示范条款、承保机构招投标管理、协保体系建设等多方面规定,为广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构建起科学的顶层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发展秩序,理顺制约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绘制了蓝图。
其中,“12+8+3+N”的险种体系核心是突出“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基本原则。包括12个中央财政补贴型险种,重点聚焦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8个省级财政补贴型险种立足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侧重保障省内产量大、分布广的岭南优势特色农产品;3个涉农险种保障农村住房、渔船财产和渔民的人身安全;同时赋予各地市自主开办特色险种的权利,并鼓励保险公司针对政策性保险还未覆盖的风险领域开发商业保险进行补充。自年以来,广东省备案的特色农险产品超过个,形成强大的特色创新产品发展动能。
南方财经:目前,广东农业保险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模式?
吴自强:目前广东农业保险主要通过两大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一是打造“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筑牢乡村振兴保障网。“保”的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满足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例如:水稻保险保额由过去的元/亩提高到元/亩,育肥猪保额由过去的元/头提高至元/头,将省内种植的所有水果品种均纳入岭南特色水果保险范畴。“防”的方面,坚持农业保险以防为先的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农业风险减量管理。在广东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今年上半年行业投入防灾防损资金约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防灾防损试点项目超过40个,助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万元。“救”的方面,保险公司利用自身机构网点、人员队伍、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协助各级政府、广大农户参与应灾救灾工作。例如:今年“龙舟水”与“暹芭”台风期间,保险业在清远、云浮、韶关、肇庆、河源等多地投入救灾资金,通过捐赠种子化肥、提供水泵设备等助力农户复工复产。“赔”的方面,保险公司坚持“应赔尽赔、应赔快赔、应赔预赔”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功能,切实减少广大农户的因灾损失。今年1-7月行业农业保险赔款高达26.34亿元,赔款金额位居各省区第2位。
二是建立“农业保险+”的增值模式,筑牢乡村振兴服务网。近年来广东农险注重创新驱动服务三农。如通过“农业保险+贷款”助力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用金融活水灌溉农业生产;“农业保险+气象”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气象预警服务,提高农户的防灾应急能力;“农业保险+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助力解决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问题;“农业保险+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等。
农险保障范围和保障方式尚待进一步提升
南方财经: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农业保险方面已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
吴自强:年1-8月,我公司农险业务覆盖广东省20个地市、68个县区;参保农户57.8万户次,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同比增长家;经营农业保险产品89个,同比增加32个,覆盖农林牧渔等90个品种;1-8月,累计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亿元的风险保障,保障水平较去年同期增长50亿元。
我公司积极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国内首个“生猪活体抵押+保单增信+银行授信”服务模式,为生猪稳产保供打通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截至目前,我公司凭借该模式累计授信超1.5亿元。
此外,我们自年起在广东省首创“保险+期货”业务模式,至今已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价格类、成本类风险保障超9.4亿元,惠及农户户次,成功落地广东省首单生猪、鸡蛋、花生、橡胶等“保险+期货”产品,开展14个商品交易所补贴项目,成功申报大连商品交易所年肇庆生猪重点项目,为广东省引入外部补贴资金超万元,有效降低农户投保成本。
今年以来,公司联合阿里云打造的业内首个“云保险鱼塘”在肇庆、佛山、汕尾、珠海等4个地市落地,推动广东水产养殖业向“数字养殖”发展,“保险+科技+服务”模式获得飞跃式升级。
南方财经:截至目前,广东省已落地超种农业保险。您认为这个体量足够吗?未来农业保险的进步空间如何?
吴自强:考虑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特点,农业保险产品的供应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做广东农险品种发展规划时,应以满足广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风险保障需求为立足点,考虑农险财政补贴资金的有限性,结合各地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合理开发,提升农险产品质效。具体来说可从四方面着手探讨。
一是保险保障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农险产品是以保物化成本为主,未能覆盖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的完全成本,投保农户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敞口,保障程度尚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保险保障品种有待进一步增加。现行的“12+8+3+N”的险种体系基本上覆盖了我省主要种养品种,但目前的农险产品主要以保障农产品本身为主,对于涵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全流程产业链,囊括一揽子风险保障服务的产品方案目前仍供给不足。
三是保险保障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主要农险产品以保障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草鼠害为主,但是广大农户对于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普遍仍存在较为迫切的需求,如生猪价格保险、利润保险。
四是保险保障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种植业保险产品存在定损效率低、理赔争议大等难题,而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上述指数类产品的试点范围依然有限,尚待进一步扩围。
南方财经:您对农业保险进一步提标、扩面、增品有哪些建议?
吴自强:针对农业保险进一步提标、扩面、增品,建议首先可以适度加大省级财政补贴力度,减轻市县财政配套压力;探索“以奖代补”政策,省级财政补贴资金向省内产粮大县以及生猪调出大县倾斜。其次是逐步减免脱贫户、“边缘户”等特殊群体自负保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后是提高地方特色险种省级财政补贴比例,切实增强基层政府部门创新农险发展的主动性。
“数字+农险”或将成为未来农险发展趋势
南方财经:近年来,以“保险+气象”“保险+期货”的数字农险成为了近年来广东农险发展的新趋势,您怎么看待数字农险在广东的发展?
吴自强:数字农险很符合当下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特点,预计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趋势。
数字农险在广东的落地推广,能够加快推动农业保险实现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的转型升级,由“传统保险产品供给”向“指数型保险产品供给”转变。保险公司通过整合和利用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农业保险承保、减灾、理赔提供新工具和新模式。
比如,当前“保险+气象”广泛应用到广东省水产品承保理赔工作中,采取气象指数触发模式,可以解决传统“见尸理赔”定损难的问题,避免理赔争议,提高理赔效率。
“保险+期货”则是切切实实为农户规避市场风险提供有效的金融工具,农户可以通过购买生猪、玉米、鸡蛋、橡胶、养殖饲料等产品的价格保险稳定收入,保险公司则通过购买场外期权对冲等方式分散转移风险,提高承保覆盖率。
南方财经:目前广东数字农险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痛点”?可否谈一谈您的看法和建议?
吴自强:目前,广东数字农险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
以气象指数保险为例,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气象数据及气象站点建设不完善,缺乏数据共享机制。一方面,目前气象数据存在历史数据缺失的问题,数据时间跨度较短或数据存在断层等情况;另一方面,气象站的分布密度与气象指数保险实际需求也存在差距,导致未受灾但获得理赔或者受灾了却没有获得理赔等情况时有发生。在这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气象部门、保险机构建立起数据共享机制,加强配合与协同,提高数据的使用成效,将其更广泛地应用到保险产品的开发、理赔,以及灾害的事前预警等方方面面。
二是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精细化程度不高,存在一定“基差”风险。建议一方面应加强保险主体与气象部门、专业院校、研究机构、第三方科技公司等多方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提高指数类保险产品开发质量。另一方面,应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拓宽指数类保险产品开发思路及范畴,满足农业生产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比如说,可参考美国利用气象指数分散高温热害和低温冻害对畜禽造成损害的经验;印度根据温度及作物生长状态的卫星遥感图像(指标),开发卫星小麦生长温度指数保险等。
三是商品交易所上市品种有限,缺乏官方的农产品定价平台。目前农产品价格保险触发机制主要依托商品交易所,但毕竟国内交易所上市的农产品品种有限,无法全方位满足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保障需求。据了解,目前农户普遍对水产品、家禽、水果的价格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意愿较高。建议行业针对这些成规模的岭南特色农产品,研究上市期货保险品种,以满足农户多元化的保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