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类专业面向能源转化利用和动力系统领域,培养具备热工、力学、控制、机械和材料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可以在航空航天、船舶、军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行业从事动力系统、新能源设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制造、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作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专业人才。
2.培养方案按照1+3模式培养。大一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大二能源动力类进行分流,分别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相关的课程与实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如下:核心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传热学、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燃烧与污染物控制、专业导论、发动机构造、发动机原理、发动机设计、发动机制造工艺学、发动机测试技术、发动机电控技术。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升学深造,也能在国防、汽车、发动机等行业领域研究机构、生产企业中从事动力系统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管理、教学等工作。专业王强联系方式:-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如下:核心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础、新能源物理器件基础、材料结构及性能、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新能源动力测试技术、电工电子技术B、控制工程基础、太阳能转化与应用系统、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电化学基础、电池与动力控制系统、能源管理与环境。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升学深造,也能在太阳能光伏、光化学及热转化,锂电池及新能源动力系统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研究、应用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教学等工作。专业李世民联系方式:-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核心课程如下:核心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半导体物理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大型实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实验。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加入科研系统相关研发单位,从事科研与开发工作;加入产业系统相关企业如光伏、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半导体等有关单位,从事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工作。专业王慧奇联系方式:-3.精彩讲座或学术交流依托华彩讲坛、能动论坛、行知讲坛、博导论坛、文化素质报告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各种学术讲座,培养学生宽阔的多学科交叉视野与文化素质底蕴。自学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众多中外学者、科研拔尖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文化素质报告等学术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横向知识面。澳大利亚Commonwealth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Organization的Trinchi博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刘谋斌教授、湖南大学胡望宇教授、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姚玉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杰青白博峰教授等多名专家莅临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北京大学工学院刘谋斌教授
澳大利亚CSIRO(墨尔本)Trinchi博士
4.精彩社团活动立足第二课堂,发挥学生会、社团灵活辐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学生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一院一品、讲演论坛、车迷协会五大板块为抓手,举办院科普知识竞赛,社团茶话会、PPT培训、生涯规划大赛、“车与路”演讲论坛等精彩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科普知识竞赛
师生篮球赛
5.精彩竞赛及学生奖项依托大一新生成长导师制、本科生-研究生科技创新联动、双创导师制,打造一以贯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全年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30余项。近年来学生在SCI、EI、JSI发表论文4篇、申请外观专利1项,获得包括“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建模大赛、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国际奖5项,国家级奖项25项,省级奖项13项。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二)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理工类学制四年)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汽车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专门知识,具备国际视野、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能在汽车及相关车辆行业交叉领域内从事产品设计、应用研究、实验测试、技术管理及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方案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和车辆行业需求,以服务山西转型发展、提升办学特色和学生竞争力为重点,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驱动,重构专业培养方案。针对汽车行业和我省汽车产业链的特点,以学校现有学科平台为基础,构建两个专业培养方向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如下: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单片机与车辆总线、汽车实验学、车辆液压与气压传动、新能源汽车传动与控制、赛车制作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升学深造,也能在省内外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汽车发动机等行业领域研究机构、生产企业中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汽车后市场、技术培训或教学等相关行业就业或创业。专业高玉霞、杨世文、尉庆国联系方式:-3.精彩讲座或学术交流学院邀请中外知名学者、科研拔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学术讲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孕育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底蕴。美国高科技OE公司总裁谷继成教授、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何朝兵、太原理工大学王铁教授、山西财经大学苑改霞教授等著名专家莅临我院开展文化与学术交流。美国高科技OE公司总裁谷继成教授与学生交流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朝兵
4.精彩社团活动立足第二课堂,发挥学生会、社团灵活辐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学生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一院一品、社团活动五大板块为抓手,举办科普知识竞赛、生涯规划大赛、汽车知识竞赛、“车与路”演讲论坛等精彩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志愿服务
汽车知识竞赛
5.精彩竞赛及学生奖项依托大一新生成长导师制、本科生-研究生科技创新联动、创新导师制,打造一以贯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全年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30项。近年来获得包括“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建模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第12届全国3D大赛、国际奖5项,国家级奖项25项,省级奖项13项。班获得“中北奖章”荣誉称号,杨丽平同学获得“校长奖章”提名奖。(三)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理工类学制四年)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国际视野、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车辆行业交叉领域内从事产品设计、应用研究、实验测试、技术管理及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显著、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山西省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为配合山西省推行的经济结构转型,接洽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人才渴求,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校成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大我省该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奠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本专业适应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以服务山西省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办学特色和学生竞争力为重点,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驱动,基于产出导向重塑专业培养方案。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和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特点,以学校现有学科平台为基础,构建新能源汽车工程课程体系,大一、大二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大三、大四开设专业教育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如下: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新能源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构造、新能源车辆设计、单片机与车辆总线、新能源汽车实验学、新能源汽车传动与控制、动力电池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智能汽车技术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升学深造,能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车辆行业交叉领域内就业或创业,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技术培训或教学等相关行业就业或创业。专业张志文、高玉霞、杨世文联系方式:-3.专家团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师资队伍在现有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组建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实验室人员2人。近五年,完成相关国家级项目3项,累计金额达万元;省部级项目15项,累计金额达万元;企业合作项目高达24项,累计金额达0万元;代表性学术论文多达50余篇;教师团队掌握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4.专业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在原有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学校与学院积极推进相关新专业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目前拥有专用实验室,面积m2,实验设备总价值多万元。能够开设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方案设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方案设计、制动能量回收、新能源汽车整车能量管理、动力电池充放电、串口通讯总线控制、智能汽车图像处理等相关实验,能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目前拥有与该专业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4个,校外基地7个,双创实践平台2个,实验平台六个。校内基地包括:中北大学行知车队、中北大学致远车队、中北大学兴晋车队及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践基地;校外基地包括:吉利汽车山西基地、太原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西汇众汽车家园、天际赛车公园、太原汽车检测站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大学生纯电动赛车工作室”和“智能车辆创新工场”双创实践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方案及控制系统平台、制动能量回收平台、复合电源系统驱动平台、动力电池充放电综合测试平台、动力电池能量管理及热管理平台、纯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实验平台等六个实验平台,完善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复合电源系统驱动平台及制动能量回收平台
纯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实验平台
03升学与就业1.升学概况伴随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历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学院考研达线率保持在30%以上,近三年考入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国留学的学生占升学总人数的60%,大批学子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彰显我院人才培养延续性的优势。此外,为了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激励,我院在学校保研政策支持下提供一定的保研比例,为更多学生提供在各大知名学府学习、深造的机会。2.就业概况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就业的数量来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位列校内前茅,就业单位的性质分布在以军工、航天、机械制造为重点的各行各业。从就业的质量来看,一直以来,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留得下,干得好”是企业对我院毕业生最质朴、最诚挚的评价,其中,多人在国内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重要行业中担任骨干力量。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高位稳定体现了学院对人才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04学院概况1.学院主页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