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1日,首届“一带一路”行业汉语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本论坛旨在响应新时代教育转型要求,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需求,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解决行业汉语中的定义、标准、教学资源、师资和文化交流等问题,拓展行业汉语领域研究的视野及深度。来自厦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宁波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等院校的90位国际中文教育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的线上和线下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赵秀凤院长主持,汉语国际传播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马秋武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付恒升分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行业汉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行业汉语人才培养研究、行业汉语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行业汉语教学研究、行业汉语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厦门大学郑通涛教授以“行业语言和行业汉语研究”为题作了发言,阐述了“行业汉语”的定义、内涵、特点,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行业汉语是中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领域,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应当从跨学科角度进行审视和重视。北京语言大学马秋武教授作了题为“认识汉语言的共性与特性”的发言,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与世界融合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语言铺路,认为广大汉语言工作者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前提是认识对外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独有特征。同济大学孙宜学教授在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汉语+’行业专门人才培养”的报告中认为,为了实现“一带一路”行业人才培养的精准对焦,中国和沿线国家教育机构要立意长远,着眼具体,优势互补,以“一带一路”急需的行业人才为导向,以服务“一带一路”行业需求为目标,基于“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结构,以企业为需求主体,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与企业的实践资源优势相结合。厦门大学方环海教授介绍了早期西方汉学中商贸汉语教材的话题特征,希望能够对未来经贸汉语教材的话题选择和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厦门大学朱宇教授以路桥工程行业汉语的语言差异研究为例,介绍了利用统计学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方法的特点、理念、分析步骤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该方法可为行业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类型标准和参数依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讲师曾小燕作了题为“行业汉语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的报告,介绍了行业汉语人才培养研究的基本现状、热点主题及其动态演进历程,认为行业汉语人才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行业汉语人才培养是值得